龍門縣龍潭鎮探索出宅基地制度改革好做法

  山巒疊翠景中游,秀美鄉村入畫來。沿著“彩虹”瀝青路走進龍門縣龍潭鎮下埔村,一望無際的菜畦田野、錯落有致的農家樓房,廣袤的稻田上綠禾連綿,外立面的特色墻繪展示著當地的風土人情,古榕樹下村民或閑談或乘涼或下棋……一幅欣欣向榮的新農村畫卷徐徐展開。

  自龍潭鎮第一批試點村在2020年正式開始探索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以來,黨員干部干勁十足、村民積極配合,逐步打破宅基地改革困境,探索出好經驗、好做法,助力新農村建設。

  

自開展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以來,龍潭鎮鄉村面貌得到有效提升。

  探索資格權保留制度

  解除村民后顧之憂,保護村民合法權益

  龍潭鎮下埔村擁有悠久的茶葉種植歷史和茶文化歷史。近年來,當地村干部充分利用本地優勢資源,助推龍門茶產業發展。然而,鄉村振興不能只體現在財富積累上,更多的是要讓鄉村群眾生活得更加舒適、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自開展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以來,龍潭鎮結合農村實際,在下埔村下三村民小組探索農戶宅基地資格權保留制度。

  下三村民小組現有宅基地存量400平方米,閑置宅基地一間100平方米,閑置地一塊180平方米。通過宅基地自愿無償、有償方式共退出宅基地2宗。預計未來15年下三村民小組建房需求有8宗,其中因戶籍外遷但在村內有宅基地和建房需求的村民占比較大。

  為進一步妥善解決以上問題,下埔村干部在多次召開會議廣泛征求村民、鄉賢意見的基礎上,達成了關于保留宅基地資格權的成員類型、條件、要求以及申請方式時間等核心要點的共識,規范了下三村民小組宅基地資格權保留制度,創造性提出“有償留資格,無價保鄉愁”宅基地資格權保留思路,解決因工、求學、經商而進城落戶村民和無本村戶籍成員的宅基地資格權保障難題。

  龍潭鎮副鎮長丘才劃介紹,在下三村民小組宅基地資格權保留制度中,首先要確定資格權保留對象范圍。戶籍遷出但擁有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的成員,因工、求學等原因遷出戶籍至異地的原本村村民,以及戶籍遷出但在村內擁有合法房屋和其他生產要素又經戶代表會議超半數同意的成員,才能作為資格權保留對象進一步提交申請。

  丘才劃說,此舉不僅保留了戶籍外遷農民的返鄉權,解除了打算外遷戶籍村民返鄉難的后顧之憂,家鄉為他們留下的退路成了他們在外打拼的重要精神支柱,更易于激發其鄉愁情懷而選擇返鄉建設家鄉;與此同時,也保障了非本村戶籍成員的合法權益。資格權的保留并非完全受戶籍限制,戶籍不在本村而在村內有合法住宅的農戶資格權保障難題,在此找到了出路,村民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

  值得一提的是,申請宅基地資格權保留的成員,需按時按標準每年向村民小組繳納2元/平方米的有償使用費,金額雖小但能促進提升村集體公共服務能力。

  

龍潭鎮下埔村的“彩虹”瀝青路。

  探索有償使用制度

  有償使用費用于舊村改造公共設施建設等

  自開展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工作以來,龍潭鎮全面貫徹落實上級決策部署,堅持土地公有制性質不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的原則,多措并舉,確保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取得實效。

  走進龍潭鎮新屋村可見,村中竹木制品加工作坊林立。據介紹,近年來,村內主要產業為竹木制品的加工、銷售,成功帶動村民脫貧致富,村民生活水平得到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改善,農村住宅也由以往的泥磚房變成現在的混凝土結構樓房。

  然而,宅基地無償、無限期地使用雖然保障了宅基地的居住功能,但也會造成宅基地“分配不均”、“批少占多”、大量宅基地及泥磚房閑置等問題。新屋村在編制宅基地制度改革第二批試點村莊規劃時,明確村莊發展思路,統籌安排各類資源,通過科學設計和合理布局,成功優化鄉村生活生產生態空間,做到發展有遵循、建設有抓手。

  新屋村新民村民小組是龍潭鎮探索宅基地有償使用制度的示范點。本著“取之于戶,收費適度,用之于村,使用得當”的原則,村里多次召開會議廣泛征求村民意見及建議,最終確定有償使用的收取范圍、標準、方式和使用范圍!霸诖酥贫认,我們對‘一戶一宅’及‘一戶多宅’都將實行詳細的階梯式計費方式!鼻鸩艅澅硎,宅基地有償使用費將按年度繳費,由村民事務理事會負責收取,收取費用歸本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宅基地有償使用費主要用于舊村改造、宅基地退出補償、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公共設施建設、公益事業等。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黃宇翔

編輯:小麗
上一篇:
丝袜美腿高跟免费AV在线,大臿蕉香蕉大视频最新,一级理论性理论a